让老年人掌握和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,充分参与并享受数字化生活,不仅是社会责任的要求,更是适应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必然举措。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,形成从政府到企业、从社会到家庭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,一定能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,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,共享社会便利。
日前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》(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,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,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,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、更贴心、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。
一端是日益扩大的老龄人口,一端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。当前,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,数据显示,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.54亿,占总人口的18.1%。随着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,智能化服务广泛应用,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,普遍提高了服务效率和便利程度。但与此同时,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、不懂移动支付等原因,使得很多老年人不能顺利搭上智能技术的“便车”。技术的进步不知不觉成了老年人生活的门槛,比如,无健康码出行不便,网上挂号、网上就医、网上购物“障碍”重重,等等,在老年人面前划出一道无形的“鸿沟”。如何让老年人共享智慧社会便利,是考验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。
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。让智能技术发展与老龄化发展相协调,是一项长期任务。国务院办公厅《实施方案》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“痛点”,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、就医、消费、文娱、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,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,细化了面向老年人的各项服务措施,旨在推动老年人更好适应智能技术、更好融入智慧社会,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比如,疫情以来,扫码通行在许多地方和场所成为必须,但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、无法扫码的老年人而言,“健康码”却成了日常生活的“拦路虎”。对此,《实施方案》明确各地不得将“健康码”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,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、持纸质证明通行、出示“通信行程卡”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。在充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前提下,推进“健康码”与身份证、社保卡、老年卡、市民卡等互相关联,逐步实现“刷卡”或“刷脸”通行。
科技创新日新月异,真正解决老年人面对的技术“鸿沟”,需要用老年人的眼睛去关注他们的需求,而归根结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
针对一些老年人“不想用”等问题,应深入研究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,为保障老年人正常出行、就医、消费、休闲等,科学设计服务范围,维持传统服务方式、结算方式有效运行。针对一些老年人“不能用”等问题,应开发操作简便的适老化智能终端,简化应用程序使用步骤及操作界面,必要时采取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指导服务措施,打通信息联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针对一些老年人“不会用”等问题,应发动社区、公益组织、老年大学等机构举办知识讲座和指导培训,提高老年人智能终端操作及数字信息获取能力。针对一些老年人“不敢用”等问题,应提高智能应用程序准入门槛,明确个人信息填报和使用范围,严厉打击网络诈骗、电信诈骗等行为,让老年人用得安心。
掌握和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,越来越成为必备的生活生产技能。未来老年人养老,数字化、智能化程度会更高,培养老年人的数字生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。让老年人充分参与并享受数字化生活,不仅是社会责任的要求,更是适应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必然举措。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,形成从政府到企业、从社会到家庭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,一定能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,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,共享智慧社会便利。
(来源:新华网)
相关知识
让老年人搭上智能技术“便车”
中家院发布《智能家用电器的适老化技术》标准 助力老年人跨越“数字鸿沟”
数字化时代 怎样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
智能电视助老年人乐享数字生活
如何让老人搭上智慧生活的快车?
智能家居老人也可以用,看全屋智能如何让养老更智慧!
前三季度适老家居的消费增长近1倍 年轻人买走近五成老年人用品
智能生活方式关怀老人如厕问题科技关怀,智能生活
中国老龄人口逼近3亿,老年人的家该如何设计?有啥注意事项?
智能产业拓展适老化终端产品 手机和电视有了“适老化”标准